2020年《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涂料水性化发展明朗
文/李和敬
未来的市场发展与许多动态因素息息相关,这些因素包括严格的环境法规,向高端产品的转移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也正是这些因素推动了中国涂料行业的整合。

1、溶剂型涂料受限,水性项目发展迅速
从相关的环保法规实施开始,溶剂型涂料在较发达的城市和省份的使用已受限。例如,2017年5月1日起,深圳市全面禁止在家具产品制造过程中使用溶剂型涂料、胶粘剂和有毒板材。2018年5月1日起,上海市禁止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中使用溶剂型外墙涂料;禁止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使用溶剂型木器涂料。2018年3月份天津市发布《天津市机动车维修行业涂漆作业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要求2019年1月前全市汽修业全面开始使用水性涂料。
除了这些单独的禁令外,另一个替代驱动因素是对包括苯和甲苯在内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征收环境税。实际上,国家发改委于2019年4月发布的《工业结构调整指南目录》鼓励在水性木器,工业,船舶涂料,功能性外墙保温涂料和其他领域使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涂料。
基于此,各公司都做出了相应的反应,增加了其水性涂料的产能,关闭了溶剂型涂料的产能。例如,重庆三峡于2019年5月宣布建设一条年产能2.5万吨的水性工业涂料生产线,以取代现有的1万吨溶剂型涂料产能。

2、2020的展望
2020年是《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伴随着我国VOCs相关政策标准管理体系的逐渐完善,VOCs的减排与控制行业将继续延续精细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将以重点行业为着力点,实施重点行业VOCs治理和工业园区综合整治工作,逐步提升污染源监管及监督性监测能力建设,削减VOCs排放总量。
源头减排方面,源头替代依然是工作重点。2020年,《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等标准将发布,各行业将更加重视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原辅材料替代高污染材料,从源头上减少VOCs排放,水性及环保型的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将加快推广使用。
过程控制方面,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性要求与限值要求并重,采用密闭生产技术,提高废气收集效率,减少无组织逸散,将成为化工、涂装、印刷、制药等VOCs排放重点行业的治理工作重点。
末端治理方面,2020年国家将发布包装印刷、表面涂装等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VOCs治理工作将从前几年的无序发展继续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溶剂回收、吸附浓缩、蓄热焚烧(RTO)、催化燃烧(RCO)、生物技术等主流治理技术的产品标准和技术性能要求将逐步完善。低温等离子体降解、光催化、光氧化等治理技术的水平将有所提升,并逐步确定其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