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钢桶涂装车间污染物排放已经符合环保标准,为啥还要我搬迁?
文/三哥
2月22日上午,在四川某地,一栋漂亮立式建筑里工人正在忙碌。
这栋楼是四川某金属容器有限公司(下称“金属容器”)环保搬迁新建的生产厂房。新厂房的设备升级,污染物排放量比搬迁前还减少10%。
在决定搬迁建新厂前,金属容器污染物达标排放,但仍因产生的异味难闻被周边居民持续投诉,被纳入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范围。
达标扰民 市民不依企业不干
“厂里面生产排放的‘臭气’经常会飘到小区。”家住附近的居民杨某说。
2016年,她搬住到与金属容器仅一墙之隔的小区,每天晚上都能闻到一股焦臭味。小区不少业主都向当地主管部门反映,但“臭气扰民问题”一直没解决。
金属容器的钢桶涂装生产线,在内涂烘干工序时确实会产生一定类似臭味的废气。
“我们多次监测发现,各废气排放口排放的污染物因子均符合并远低于国家允许排放标准。”生态环保执法支队政委蒲章明说,调查中发现受气压和风向的影响,部分小区在特定时段确实能闻到异味。
居民委屈,企业也有一肚子的委屈。企业副总经理表示,2004年工厂就建在这里,当时周边农田多居民区少。如今厂区周围商铺林立,居民住宅楼鳞次栉比,他们收到的投诉也逐渐增多。
“在设备上增加了废气净化装置。”企业副总经理说,公司投入了大量的环保资金,排放也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不折不扣 环保搬迁利民利企
“达标排放并不是零排放,异味还是存在。”环保人员说,企业因噪声、物流等原因被市民集中投诉。
2017年,金属容器因此被纳入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范围。按照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意见,市生态环境局督察一处全程督导帮扶,区委、区政府不折不扣地执行整改,决定让金属容器环保搬迁。一方面,就金属容器而言,存在设备更新迭代需要,可趁环保搬迁机会完成升级改造;另一方面,企业搬迁后地块上不再建工厂,改善了居住环境。“国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舒心。”杨某满脸洋溢着笑容。
分批实施 污染物排放再降10%
实际上,环保搬迁之路并不是一蹴而就,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核心的问题在于金属容器占地面积大、设备多,在筹建新厂和搬迁上需要花费的资金巨大。
为此,区建立健全了企业环保搬迁联席会议机制,区经济信息委牵头推进环保搬迁。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区政府组建10亿元的环保搬迁资金池,用于保障企业环保搬迁进度资金需求。
市生态环境局督察一处在督促帮扶过程中,提出分批搬迁的建议,优先搬迁生产气味较重的设施设备,其次搬迁难度大的生产线,将搬迁对企业造成的经营影响降到最低。
“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放松治理要求,还要兼顾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目标。”督察一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各级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搬迁工作有条不紊。
去年12月,企业顺利完成搬迁验收,彻底解决了该地区交通拥堵、噪音扰民问题,污染物排放量在原有的基础上至少减少10%。
事实上,不只是金属容器,在当地,有好几家出现异味、噪声扰民等问题的企业,也已完成环保搬迁并实施升级改造,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逐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