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铁路液体危险货物包装质量关
文/赵靖宇
摘要:液体危险货物在整个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改进包装(容器)的性能是完善安全措施的基础,包装性能可采用模拟试验方法进行测定。对包装的检测工作应尽可能细致,并且通过实践来不断完善包装方案。
关键词:危险货物运输;液体货物运输;包装
近年来,随着经济繁荣发展,我国铁路运输发展迅猛。铁路运输新产品不断出现,危险货物的铁路运输量不断增加,其中液体危险货物在整个铁路危险货物运输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国际上将危险货物分为9大类16项,我国铁路运输中同样具有9大类,但更细分为24项(对国际危险货物分类的第3类易燃液体、第8类腐蚀性物质、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进一步细化分为8项);根据货物的特征,运输时采用不同的包装方式。液体危险货物发生最多的是泄露事故,货物泄漏时,从泄漏点通过空气和土壤等媒介向不同的方向扩散,这种事故的特点是突发性、难处置、危险和危害性大。易燃液体、可自燃液体、氧化性液体、腐蚀性液体、毒性液体泄露后,随时可能出现腐蚀、火灾或爆炸,以致造成更大的灾难,危险性较大;泄露处置过程中,泄露出的危险物质对现场人员及周围环境必定造成伤害,所以危害性较大;一旦泄露发生,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意想不到的环境下发生事故,所以突发性强;由于发生事故地点往往在途中,技术比较复杂,缺乏相应处置手段,因此处置难度高。
因此,按照《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以下简称《铁路危规》)的要求,把好液体危险货物包装质量关,是防止事故的重要办法。
1 严格遵守危险货物包装物、容器生产许可证等制度
由于危险货物运输要求的特殊性,国家对危险货物包装物、容器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危险货物运输包装应采用取得国家规定的包装物、容器生产许可证及检验合格证企业生产的包装。通过铁路运输危险货物时,由具备上述条件且铁道部认定的包装检测机构进行包装性能试验。试验应按铁路运输特点、状况、条件,根据《铁路危规》附件4《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包装性能试验规定》(简称《包装试验规定》)和附件5《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包装性能试验要求和合格标准》,选择相应的试验项目、方法、判定合格标准。
严格承运检查也是一项管理制度。是指危险货物受理、承运、装车、卸车、保管作业中均要进行包装检查,审验包装检测证明,核对是否符合《铁路危险货物包装表》的规定(《铁路危规》第33条、第37条和第51条)。若改变包装,须查看是否遵守有关改变包装的申请、审查、批准、试用规定(《铁路危规》第42~44条),以及查看是否符合“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特殊规定”。
2 选择符合《铁路危规》的包装形式
除特定的大宗液体危险货物使用罐车装运外,危险货物包装概括起来主要有不同材质的瓶、罐、坛、桶和近年开始引进的中型散装容器,根据所装品名,选择符合《铁路危规》规定的包装形式和容积是重要基础。
2.1 瓶、罐、坛类包装
瓶、罐液体危险货物包装近年来基本集中在毒害品和农药等方面,随着低毒农药的普及,瓶、罐主要装运货物的危害性大大降低。目前,小容量的瓶、罐液体危险货物包装主要作为组合包装的内包装,对应的外包装包括瓦楞纸箱、钙塑瓦楞纸箱以及逐步减少的普通木箱、花格木箱等,同时其内、外包装之间有一定的衬垫(减震、填充和吸收材料)。在这些组合包装里,塑料瓶内包装近年应用的比例正逐年上升,在液体农药包装领域有取代玻璃瓶的趋势。陶瓷材料的坛则主要用于特定的部分传统的强腐蚀性液体危险货物,这些包装,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太多的技术更新。
2.2 桶类包装
钢桶、塑料桶、钢塑复合桶是目前铁路液体危险货物运输包装占主导地位的包装。目前国际上对危险货物用钢桶、铝桶限定的最大容量是450L,最大净重400kg。我国铁路规定小开口钢桶装运最大净重不超过250kg,小开口铝桶装运最大净重不超过150kg。塑料桶的材质必须与所装运的液体相适应,不能产生应力裂纹或弱化,塑料桶装运最大净重不超过50kg。钢塑复合桶装运最大净重不超过200kg(规定桶底不得开孔)。桶类容器壁厚,必须与其容量、用途以及可能承受的压力相适应。
2.3 中型散装容器
中型散装容器的装载容积为450L以上,是一种容积介于桶和大型储罐之间的钢塑复合型包装容器。主要包括金属中型散装容器和复合型中型散装容器2大类。用于装运液体危险货物的主要是复合型中型散装容器。
装运液体危险货物的复合型中型散装容器基本结构包括金属笼罩支撑框架、硬质HDPE(高密度聚乙烯)内胆和连体金属托盘。这种包装结构兼具金属强度高和塑料耐腐蚀、韧性好、重量轻的优点。而且,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可回收、再利用的。
中型散装容器的优点很多,但由于结构比较复杂,一旦用于装运液体危险货物,则化学相容性问题是选择具体产品配置时所遇到的最棘手问题。容器本身测试合格,如果在化学相容性上选择不当也会出现问题。对于中型散装容器来说,因为化学相容性而产生渗漏的危害程度要大于塑料桶。因为中型散装容器在下方有泄料口,如果阀门的密封垫圈与所盛装液体发生反应出现损伤,会出现渗漏。倘若出现渗漏,危害的规模远大于塑料桶。所以要选用性能可靠的阀门元器件,阀门元器件中的密封垫圈必要时必须每次更换。阀门处于关闭位置时必须是能够紧固的,而且泄料口必须有特殊的保护装置以防损坏;对于带有杠杆封闭装置的阀门,必须能加以紧固,以防偶然打开,且开、关位置必须易于辨认。另外,泄料口还必须装有附加的管口盖板或类似的封闭装置。
复合型中型散装容器的设计理念决定其不能用于装运Ⅰ类包装的液体危险货物。另外,参照《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33-06版第4.1.2.1节规定:“中型散装容器用于装运闪点为61℃(闭杯)或以下的液体,或用于装运易发生粉尘爆炸的粉末时,须采取防止静电的措施。”还有一些对HDPE有严重腐蚀作用的Ⅱ、Ⅲ包装类的液体危险货物也不可以使用。这些大致归类为:①含有卤素的有机化合物,如氯仿等;②具有强腐蚀性或强氧化性的无机酸性腐蚀品;③含有苯环的芳香烃类物质和一些非极性类溶剂;④具有强烈环境应力开裂和腐蚀作用的化学品。
目前,铁路液体危险货物主要使用的包装基本包含在《铁路危规》附件3 《铁路危险货物包装表》里,复合型中型散装容器作为新型包装处于试用阶段,尚未列入其中。
总之,液体危险货物的运输包装和内包装应按TG/HY 206—2009《铁路危险货物品名表》及《铁路危险货物包装表》的规定确定包装形式,包装应满足并达到下列要求:
(1)包装的材质、规格和包装结构应与所装危险货物性质和质量相适应,包装材料不得与所装货物产生危险反应或削弱包装强度。
(2)包装容器内至少留有5%的余量。
(3)包装应做到严密不漏。对受热膨胀液态危险货物要做到气密封口,对须装有通气孔的容器,其设计与安装应能防止货物流出和杂质、水分的进入。
(4)包装应坚固完好,能抗御运输、储存和装卸过程中正常的冲击、振动和挤压,并便于装卸和搬运。
(5)包装的衬垫物不得与包装货物发生反应而降低安全性,应能防止内装物移动和起到减震及吸收作用。
(6)包装表面应保持清洁,不得粘附包装货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7)包装不得重复使用(特殊包装规定的除外,如钢瓶、复合型中型散装容器等)。
(8)包装应有规定的包装标志。
3 通过包装试验把好包装质量关
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按照《铁路危规》的要求,严格包装承运检查制度。近几年,由于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制度严格,包装状况大有改观。但托运人为了降低包装成本或因不了解铁路对包装的要求,选择的包装往往不能满足运输要求,因此需通过相应的包装试验检测,看其包装是否符合《铁路危规》要求。
按照《铁路危规》的试验要求,耐酸坛、陶瓷坛、厚度3 mm以上的大玻璃瓶等液体危险货物包装需经受5min的液压恒压试验,Ⅰ类包装恒压为250kPa;Ⅱ、Ⅲ类包装恒压为200kPa。另外,还要将坚硬载荷平板置于试验包装件的顶面,在平板上放置重物进行堆码试验,堆码高度为3m(含被试包装件)。
桶类液体危险货物包装,要求必须进行跌落试验、液压试验、气密试验和堆码试验。其中塑料桶和钢塑复合桶还需要增加6个月的化学相容性试验。
液体危险货物包装的液体密封性试验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可能产生易燃气体或蒸汽、产生毒性气体或蒸汽、产生腐蚀性气体或蒸汽、与空气接触发生危险反应、如任其干燥会发生爆炸的液体危险货物,气密封口的可靠性也是包装质量的重要指标。
包装的强度主要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进行测定。首先根据包装容器内所装货物的危险程度、运输条件和运输环境,将包装分为若干个包装类别,然后再按照包装类别确定试验的各种量值及试验合格的标准。对于《铁路危险货物包装表》所列的瓶、罐、坛、桶等类液体危险货物包装,主要采用《包装试验规定》、《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包装性能试验要求和合格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测;对于特定的液体危险货物,还需要引入振动试验、环境条件模拟试验等性能试验,以检查危险货物包装是否能满足液体危险货物安全运输的需要。
装运液体危险货物的复合型中型散装容器的检测试验方法,目前采用GB19434.1—2004《危险货物中型散装容器检验安全规范通则》和GB19434.6—2004《危险货物复合中型散装容器检验安全规范性能检验》,参照《包装试验规定》加入了化学相容性的内容。例如,复合型中型散装容器装运磷酸,要进行底部提升、低温跌落、高温堆码、防渗漏、液压等多项试验,看其强度是否符合铁路运输要求。
4 结语
为确保液体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遵守制度、选择合适的包装以及采用相应的实验方法进行检测,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要提高从事危险货物运输人员素质,以先进科技为支撑点和出发点,保证包装质量,从而保证铁路运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