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钢桶ISO9000质量认证(1)
罗维南
在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发展以极其广泛、深入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顺利实施结构调整,资产重组和强强联合的集团化战略。企业稳步、深入贯彻实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逐步走出困境,效益稳步回升。我国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整个经济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为进一步促进经济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无论扩大出口,还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都要求我国的各型企业必须有较高水平的质量管理能力,才能参加国内外技术和市场的竞争。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的质量不仅依赖于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技术和标准,还依赖于符合本企业实际,严密的,正常运转的质量体系。因此,在市场中,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中,用户不仅要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对生产厂的质量体系进行评价,以达到对生产厂是否具备连续生产符合要求的产品建立信心的目的。这已成为国际上通常的做法。由此而产生通行各国的质量认证制度,不断推动着世界各国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9000系列标准后,其合格评定委员会作出规定:今后认证工作中凡涉及到的供方质量体系认证,均应执行IS09000系列标准。这就为国际市场商品的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评定提供了统一的标准。这也意味着我国生产出口商品的企业,包括出口包装钢桶生产企业,其质量体系应达到IS09000系列标准要求的水平,否则竞争力将难以持久。
尽管各国的情况不同,因而在质量术语的概念上、管理方法上和质量保证的要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但由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流蓬勃发展,国际贸易与生产的J《泛合作,对于保护用户和消费者利益的措施、办法的纷纷制定,国际间的质量认证制度也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发展。
积极贯彻和实施质量认证,是贯彻IS09000系列标准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是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国家经济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更是企业提高自身技术和管理素质的客观需要。
一、钢桶生产企业应积极健全和完善质量体系
企业在健全和完善质量体系之前,必须弄清楚:为什么要健全和完善质量体系,质量体系的要求(要素),怎样健全和完善质量体系以及质量的内涵等。
产品的质量即指产品的使用价值。在市场经济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产品,的质量和质量管理与经济效益息息相关。从质量经济学的观点出发,质量管理直接体现.经济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不.断提高,传统商品质量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延伸和深化,人们对质量的认识和理解的深度及广度都在不断地发展和提高。因而,必须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加深质量概念的理解,才能以系统工程的方法来加强质量管理,从根本上解决质量可靠性保证问题。
研究、探讨和明确以下质量概念,对于加强出口商品质量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①基本质量:即传统商品质量的基本概念。主要指商品的物理指标、化学成分等使用性能的内在质量,或叫核心质量;以及商品的花色、规格型式、造型、装璜、包装、品牌或商标图案、标签、表面加工等外观质量,或叫有形质量。
②来源质量:包括产品的设计质量,技术标准与工艺文件质量,生产环境和设施条件质量,生产装备与检测设备质量,生产、检验、管理与技术人员的水平和素质,产品包装、搬运和仓储保管质量,总体质量可靠性保证体系的完善程度等。
③养护质量:包括产品本身的耐储运性和包装、仓储设施、运输工具的保管、装运技术条件。
④使用质量:包括使用的有效性,可靠性、稳定性、使用寿命、使用的有效期、使用的经济性、易维修性以及使用地区和使用条件的适宜性等。
⑤销售质量:主要指产品在市场上的适销性,产品应给顾客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物质上的满足。为美感、自豪感和安全感等。
⑥社会公益质量:主要指产品关系的社会公共利益的安全、卫生、检疫、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社会生产和消费者利益要求的保障。
⑦服务质量:指顾客在购买商品时可能得到的附加服务和利益。保修,易损或配套件的供应,送货服务,交货期的安排以及咨询服务,为顾客解决实际问题,给顾客带来更多的利益和更大的满足。
以上7项是现代质量管理所要求的组合,为整体质量概念的具体要求,如用一文字公式表示,即:
整体质量=来源质量+实体质量+服务质量
式中:
实体质量也叫物质产品质量,包括产品的基本质量(核心质量十有形质量),使用质量、销售质量和社会公益质量4个方面的质脑。
服务质量则由商品的养护服务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所构成。
传统的质量概念,是一个笼统地不加分解的实体质量。它不包括来源质量和服务质,量。在实体质量中,如果不把影响社会公共利益和由各国政府管辖的社会公益质量分解出来分析;不把保证产品在使用寿命和使用有效期内,对用户艄费者的利益保障的服务质量分解出来加以强调;不把决定市场销售前途的销售质量分解出来重新认识,实际上只剩下一项基本质量的笼统概念,甚至在基本质量中也往往只注重核心质量而忽视有形质量。然而,有形质量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不能忽视,而且将随着竞争的剧烈化而越来越显示出它在促销和价格上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
来源质量是形成产品质量的基础,也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在涉及安全、卫生和其他公共利益方面,不少进口国都把来源质量的管理和工厂来源质量条件的注册认证作为允许本国进口商进口商品的前提条件。
服务质量中的养护质量,是保证产品出厂或交货后质量安全,数量完整地到达进口商的重要条件。在出口贸易和国际货物运输中,已成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特别应该强调的是售后服务质量。在现代国际贸易竞争中,已延伸到售前售后服务和保修期内外服务的领域,而且附加到产品实体之外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并以各种不同方式介入到产品销售的竞争中来,作为盈得消费者(用户)和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
如果说过去的市场竞争是产品本身的竞争,而现在还必须加上服务的竞争。
质量体系及其健全与完善
所谓质量体系,就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的概念和方法,为了实现保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最终目的,把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严密地组织起来,规定它们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形成为组织和协调这些活动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
按照IS08402的定义规定,所谓质量体系,就是“为实施质量管理,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构成的有机整体”o以上表达中首先应该理解的是体系必须应具有整体性,它是按照系统工程的思想建立起来的,以整体或企业的观念协调为要素之间的关系,使质量体系达到最佳组合;其次质量体系应具有相关性,质量体系各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组成有规律的活动;再次,质量体系应具有目的性,质量体系是企业为实现特定的质量目标而建立的,各要素都要围绕质量目标运转,以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①满足规定用途、需要或用户的期望;
②符合合同规定的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③符合国家有关法令的要求;
④物美价廉,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建立质量体系是为了实施质量管理,而质量管理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因此,可以这样说质量体系就是质量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核心问题。我国的制桶行业因历史的原因,设备陈旧、起点低、水平也不高。改革开放以来,行业的技术水平、生产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与大开放、大发展的经济格局比较,行业的水平还是比较低。全国制桶行业数百家,而获得IS09000质量认证的单位屈指少数。这意味着我们制桶行业的水平的确还不够高,而产品质量不很高的关键在于管理。其核心问题则是质量体系的健全与完善。近几年来,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质量体系,但由于缺乏对质量体系的深入研究,不少企业仅仅是初稿或框架,甚至还写了一些自己一时做不到或自己也不打算去做的东西。按IS09000系列标准的要求,远未达到整体性、相关性和目的性的要求。有不少单位,其质量体系虽具备了“三性”,但体系文件的表征上还有不足。所以,就整个制桶行业而言,的确还存在一个健全与完善质量体系的问题。
健全和完善质量体系,应从系统工程理论的角度,根据IS09000系列标准的规定,对我们现有的企业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既要对行之有效的东西加以继承,又要充分体现IS09000标准的要求的前提下加以改造、发展。通过对质量体系的不断审核、监督、控制、改造,以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国内制桶行业,由于产品类型不尽相同,但制造的工艺过程可以说是大同小异,而在技术装备的先进程度上则相距甚远,个别情况下是不可比的。由于各自特定的条件不同,其控制的方法,控制的要素也不同,加上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改造程度、人员素质、组织体制和传统习惯的不同,其质量保证能力及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各企业的质量体系的构成也不可能相同。这样的理解充分体现了IS09000的引言和第一章指出的“本国际系列标准(IS09000一IS09004)不是要将机构(企业)中的质量体系标准化”,“一个机构(企业)的质量体系应按本机构(企业)的目标、产品类型以及其他的实践经验来决定。因此,各个机构的质量体系是不同的”o“对质量体系中每个要素(或要求)的重视程度应根据活动的类型和产品的类型或服务的不同而变化”。
各种类型的企业的质量体系尽管不可能相同,但都应当对影响产品、服务质量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素质等因素进行控制。为此,不论是新建立的还是需要健全和完善的质量体系都必须规定:
①对从事质量工作的人员和企业人员进行分层次的技术培训,包括质量管理知识的教育,保证企业人员素质,满足企业质量目标的要求。
②为各种影响质量的活动提供适宜的控制手段,包括采用适用的先进设备和必要的环境条件。
③制定完整的质量体系文件。
④企业管理者应定期对体系要素实施质量审核(包括工序质量审核、产品质量审核和 ,质量体系审核)o
⑤经济问题。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应能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在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时,必须考虑本企业与用户双方的风险、费用和利益,从而使质量控制达到最佳状态的目的(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学的精髓),以使企业和用户的需要都得以充分满足。
质量体系是以体系文件的形式予以表征的。体系文件一般应包括:质量手册、管理与工作标准、各种技术文件等程序性文件以及质量计划、质量记录等。
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的编制,是企业从“以质量求生存,以市场求发展”的宗旨出发,把质量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职能,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企业质量管理系统,进而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这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质量认证和质量保证所必不可少的。
质量手册是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中所的主要文件。是阐述企业质量方针和描述其质量体系的重要文件,是体系文件中的纲领性文件。质量手册通常应包含或至少应包括:
①质量方针;
②影响质量的管理、执行、验证或评审工作的人员的责任、权限和相互关系;
③质量体系程序和细则;
④评审、更新和控制该手册的规定。
质量手册应具有指令性。手册中的各项规定是企业必须执行的法规,经由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强制执行。系统性:按体系要素要求,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活动,系统地规定控制方法及要求。协调性:在手册内各项规定之间,手册与其他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之间必须协调一致。先进性:手册的各项规定,应充分吸取现代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和适合企业实际的数理统计科学方法,并充分体现以预防为主的思想。可行性:手册的各项规定,必须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只要经过努力就能做得到的。可检查性:手册的各项规定必须明确,并有以定量为主的考核要求,如就质量控制活动而言,至少应规E:目的、适用范围、控制方法、控制责任部门、配合部门、控制内容及要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