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检验促进了我国包装的国际接轨(3)
——谈我国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工作
国家商检局 叶祥清
(五)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全面提高我国出口危险货物包装质量
自全国解放至1985年长达30多年的时期内,我国的出口危险货物包装一直处于几乎无人检验管理的状态。包装不被人们重视,包装质量意识淡薄,包装工业发展十分缓慢,包装科学技术和包装质量处于低下水平,导致我国出口商品长期处于‘一等商品、二等包装、三等价钱”的艰难境地。以200升闭口钢桶为例,1985年商检部门对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的初期,国内竟无一个厂家的产品能达到《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类包装标准,能达到Ⅱ类包装标准的厂家也寥寥无几。出口磷酸所用的塑料罐,国内竟无一家能达到出口要求。我们亲眼目睹这种包装质量低下,严重影响我国危险货物出R的不利情景。商检部门急工厂所急,急国家所急,为尽快攻变这种被动的局面,为全面提高我国出口危险货物包装质量。采取了多种方式,作出了多种努力。
1.通过正面宣传,强化包装生产厂的质量意识
在开展包装检验初期,我们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会上与会下相结合等形式对包装生产厂进行质量意识的宣传,宣讲危险货物包装的国际标准和国际规则。19*35年我们举办了有30多家包装厂参加的“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技术培训班”;1936年召开了有100多个包装生产厂参加的“全国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工作会议”。同时,各省、市、自治区商检机构也分别在当地召开会议或办培训班,向包装生产厂宣讲开展包装检验的意义及提高包装质量的重要性。例如,1985年上海商检局就召开了有160多人参加的“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动员大会”,其中绝大多数是包装生产厂的代表。电视、广播和报刊齐宣传,气氛浓烈,声势浩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通过剖析不利因素,激发厂家的包装质量意识。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对企业实行“包供包销”的“大锅饭”经营体制和“独此一家经营,别无分号竞争”的产业布局,使不少包装生产厂形成了一种“皇帝女儿不愁嫁,产品好赖有人要”的异常心态。思想不重视,哪来好质量。当商检第一次按国际要求对厂家检验包装,包装质量的严重问题一下子暴露出来了。质量不合格,无法出国门,包装无人要,效益受损失。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对厂长说来说尤如“冷水浇头,重棒击脑”。我们则“趁热打铁”帮工厂寻根问底找原因,为他们“注射”高效。清醒剂”,使得许多厂家从“质量意识模糊”中猛醒,他门从自身“血”的教训中深切领悟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则道理。
3。牵线搭桥当“红娘”,开设互学好课堂
俗活说“同行是冤家”。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扣,市场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的情况下,厂际之间存在“技术保密”是不足为怪的。但是我们认为,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要促进我国的危险货物出口,就必须大面积提高我园出口危险货物包装质量。为此,商检部门采取一年一次或两年一次举办“全国出口危险货物包装统检活动”。采取统一抽样,集中检测,厂家可亲临检验观场观看。我们称之为“面对面”的检测。这与一般的全国性测评比所采用的“背靠背”形式截然不同。同行们在检测观场,不仅可看到自家产品的检测情况,还可目睹别家产品的检测情况。这种“面对面”的统检活动,既是检查了解全国包装质量现状的好方式,更是厂际问互相学习、交流经验、沟通感情、增进友谊的好场所。厂长经理们在检测现场可以观看到全国最先进的包装产品,不仅可以看,而且可以摸。事实表明,通过统检活动,促进了我国出口危险货物包装质量大幅度,大面积提高。以200升闭门钢桶为例,1984年以前的几十年里,国内全部采用落后的矩形卷边工艺。1935年北京制桶厂在国内首家试制成功先进的圆弧卷边工艺。为推广圆弧卷边新工艺,1986年在成都召开的“全国出口危险货物包装工作会议”上,我们邀请北京制桶厂对其圆弧卷边新姻桶按I类标准进行现场跌落表演。演示的成功惊呆了出席会议的全国100多个包装生产厂家的代表。从此,他们迷上了这一新工艺,并争先恐后地采用。1988年全国钢桶统检活动中,76个参检厂中有75个厂采用了圆弧卷边新工艺,且有25家达到I类包装标准。在1990年的全国统检中,96个参检厂全部采用了圆弧卷边新上艺, I类包装厂上升到25家、由此可见,商检部门举办的统检活动在交流经验和推广新技术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4.不仅发现质量闽题,而且积极参与“解决问题”。
在开展包装险验初期,不少厂家的包装质量过不了关,无法用于出口。商检人员急工厂所急,深入工厂车间找原因,想办法,与工厂一道攻克质量难关,收到了显著效果。例如,在北京商检局的协助下,北京制厂不仅很快摘掉了“漏桶厂”的帽子,而且在全国首先试制成功圆弧卷边新钢桶,1985年成为国内酋家达到I类包装的厂家。国家商检局把在国外考察收集的利用0.8mm薄钢板;刨桶的信息资料介绍给河南信阳金属容器厂,在河南商检局参与下,于1990年底在国内首次试制成功轻型200升闭口钢桶,又如,湖南商检局约包装检验人员在检验出口烟花包装纸箱对发现纸箱尺寸偏大,既浪费了原材料加大了成本,又降低了包装的抗压强度。于是帮工厂改进了结构设计,缩小了纸箱体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了保证出口电石包装桶充氮效果,降低和消除电石桶的爆炸危险,山东商检局和内蒙商检局共同研究成功“真空充氮法”,效果非常好,大大提高了出口电石包装桶的安全性。这类例子还可列举很多。
四、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的作用
十年来,商检部门开展的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工作,对我国出口危险货物包装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彻底改变我国出口危险货物包装的落后面貌和提高我国出口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性,以及对实观我国出口危险货物包装与国际顺利接轨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从检验中发现了我国包装与国际上的巨大差距。差距变压力,压力变动力。巨大的动力带来了我国出口危险货物包装的巨大变化。
1.包装检验发观了包装质量差距,差距强化了质量意识。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出口危险货物包装处于无人检验、无人把关、放任自流的状态,当1985年我国商检部门采用联合国《桔皮书》这样一个要求很高的国际标准对我国的出口危险货物包装进行检验时,过去长期存在的包装质量严重问题一下子暴露出来了。厂长们惊叹“真未料到我国的包装质量水平与国际标准竟有如此大的差距!”可真是“不检验不知道,一检验吓一跳:”他们感悟到“望洋兴叹”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急起直追”,按联合国《桔皮书》要求千方百计把包装质量搞上去,才是唯一出路。
2.包装检验加速实现了我国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标准与国际接轨。一个国家的产品检验标准水平的高低,标志着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产品标准水平高低是衡量工业产品是否先进的主要尺度。在我国开展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以前的长时间里,我国包装质量水平之所以低下原因之一是包装产品检验标准水平不高。以200升闭口钢桶为例,过去的旧标准规定钢桶跌落试验高度为1.2m,内压试验压力为1.4kg/cm2。而1985年开始的商检部门对出口危险货物包装实施法定检验,为检验所制订的新标准等效采用联合国《桔皮书》第九章规定的标准。该标准规定,200升闭口钢桶跌落试验高度为1.8m,内压试验压力不得低于250千帕,这远比我国老的国家标准的水平高得多。
3.包装检验促进了我国包装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包装检验发现了包装质量存在的严重问题之后,从事包装容器生产的企业家们认识到,光有质量意识的转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生产设备硬件下功夫。我国过去大多数钢桶和瓦楞纸箱生产厂都是采用单机作坊式生产设备,严重影响了包装质量的稳定性,厂长们深知“没有一套好锅灶是烧不出好菜的”这个道理,于是,钢桶生产厂纷纷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中段制桶设备,有的厂家还引进了从剪板下料到终端成型全套钢桶生产装置。塑料容器生产厂则从德国、日本引进了先进的电脑化全自动中空容器生产装置。塑料编织集装袋和塑料编织袋生产厂则从德国、意大利等国引进了高强度塑料扁丝生产线。瓦楞纸箱生产厂则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生产幅宽2.2m。每分钟生产瓦楞纸板长度为2'50m的大型现代化自动生产线。这些先进设备的引进,对提高我国的包装质量,迅速缩短我国与国际上的差距,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此外,包装检验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也大大刺激了国内包装机械的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从八十年代后期以来至今,国内已出现多家制造“钢桶成套自动生产线”和“单瓦楞或双瓦楞纸板自动生产线”的厂家。这些国产设备基本上都能达到生产出,口危险货物包装的要求,而且其价格要比进口同类设备要便宜得多。因而,在国内很有市场。
4.包装检验促进包装容器生产工艺的巨大变革。以200升闭口钢桶为例,在过去长达几十年的时期内,一直使用1。25mm厚钢板作制桶材料,采用矩形卷边落后工艺制桶。经商检部门按国际标准检验才发现,这种矩形卷边的钢桶不仅抗内压能力差,而且抗冲击能力也差,不仅达不到I类包装要求,连Ⅱ类要求也难达到。1985年北京制桶厂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圆弧卷边新工艺,其性能达到了联合国《桔皮书》I类包装要求。到1990年为止,圆弧卷边新工艺已在国内各钢桶厂得到全面推广。采用0.8mm钢板做桶身,0.9mm钢板做底盖制造200升轻型钢桶,1990年在国内试制成功。从而打破了过去长期采用1.25mm钢板制桶的落后做法。
5.我国出品危险货物包装质量已达到国际规定的要求,顺利实现与国际接轨。
由于我国比国际海事组织规定强制执行《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的日期(1991年1月1日)提前五年时间,即我国从1935年开始就按照国际标准对出口危险货物包装实施强制性检验。经过五年的拼搏,从人员、设备、工艺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练兵,使得我国各种类型的出口危险货物包装迅速登上了新台阶。1985年以前I类包装桶与我国无缘,而到990年为止,我国已出现35家生产I类包装钢桶厂,一举使我国200升闭口钢桶质量越入国际先进行列。圆弧卷边新工艺的采用和新型粘合剂的研制成功彻底解决了走过去出口糠醛渗漏造成的“黄水横流”问题,而代之以“点滴不漏”。在包装检验的最初三年内,我国出口磷酸所用塑料罐的质量一直达不到联合国《桔皮书》规定要求,严重影响到我国磷酸的正常出口。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在1988年攻克了质量难关。我国出口电石包装钢桶的合格厂家1987年还是个“零”,后来采用圆弧卷边新工艺,1990年达到国际标准要求的电石包装生产厂猛增到11家。中国提前五年进行的全面准备和练兵,成效显著,使我国顺利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从而保证了我国危险货物的顺利出口。
(二)通过包装检验把关,及时发现和消除了事故隐患,减少了经济损失,提高了出口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性。
如前所述,在包装无人检验管理的长时期内,我国出口危险货物曾因包装不良而发生了多起燃烧爆炸事故,使人身安全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自1935年商检部门对我国出口危险货物包装实施法定检验之后至今的十年中,全国约检验了IO万余批,不合格批次约占2%,就是说,通过商检部门的认真和严格的检验,共发现约二千多个事故隐患,均把它们消除于萌芽之中,做到了防患于未然。据了解,在1985年以前的6年中上海港曾因包装不良而发生过22起出口危险货物事故,有162人次中毒或受伤。而在商检部门对出口危险货物包装实施检验后至今从未发生过类似事故。
商检部门对包装实施检验后,因包装不良造成的经济索赔大为减少。以天津地区为例,1985年因包装不良造成的对外索赔为5785万美元,1S86年下降为1300万美元,而从1987年至今未发生过一起类似案件。
综上所述,十年来商检部门在开展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中,作出了较大的努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各地商检机构之间在检验人员素质、检测条件、把关服务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异,或多或少影响到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和出证工作质量,这应该引起商检机构从事出口危险货物包装人员的重视。今后应继续坚持“依法施检”严格把关,做好服务工作,为提高我国出口危险货物包装的安全性作出更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