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金属包装容器制桶行业国家级企业等级标准》汇报材料
制桶分会副秘书长 胡继来
各位领导,会员同志们:
我受中国包协金属委员会制桶分会和《金属包装容器制桶行业国家级企业等级标准》,(以下简称《升级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的委托,汇报《企业升级标准》的制订工作。
一、任务来源
1989年5月20日制桶分会第四次委员会与会委员迫切希望有制桶行业的企业升级标准。经与会委员讨论商议,确定分会应与有关上级部门联系制订此标准。会议决定由制桶分会副主任、南苑制桶厂厂长郎德林同志负责。经多方联系,中国包装总公司准予立项,并发出 (1989) 247号《关于委托中国包协金属容器委员会制桶分会制订制桶行业国家级企业等级标准的通知》立项文件。1989年12月6日第五次委员会议上宣读了《企业等级标准》立项通知。与会者一致表示感谢中国包装总公司对制桶行业的支持和关心。会议决定立即向会员单位搜集准确、合理的有关经济技术指标。会后向99个会员单位发出搜集数据报表,截止1990年3月底共返回53个单位报表。对支持分会工作为制订等级标准提供数据单位,分会应给予表扬。根据经济技术指标报表和中国包装总公司提出的要求,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的指示精神,开始了标准的起草工作。
二、制订标准的目的
在“改革、开放、搞活”政策指导下,我国化工、粮油等类产品出口及国内用量不断扩.大。提高包装质量是稳定增加出口的重要因素。我国包装工业由原从属地位发展为独立的,占有重要地位的包装工业体系。为了扩大化工、粮油等类产品出口,为了彻底改变“一类产品、二类包装、三等价格。的极不合理现象,为了使包装钢桶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外贸出口的需要,制桶行业亟待上水平、上质量,努力降低物质消耗,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等级标准》是衡量企业在产品质量、物质消耗、经济效益、文明安全生产等项指标距国内外先进水平差距的标准。它将推动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素质,使企业在严峻的国内外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制订标准依据
国发(1986) 7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全国加强企业管理领导小组、国家经济委员会全企管(1987)3号文《关于企业升级若干问题的说明》多中国包装总公司关于制订升级标准的依据、要求、统计方法。
四、制订的标准先进性
根据国发[1986]71号文件要求,制订国家级企业等级标准应采用1985年末的统计数字进行平均汁算。为使《企业等级标准》在*八五”期间体现出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在编制时未采用水平较低的1985年末统计数字,而采用制桶行业‘七五。奶间高峰期的1987年统计数字,进行加权法计算。 《企业等级标准》中国家二级企业指标(如物质消耗、经济效益等)达到制桶行业“七五”规划的最高水平。钢桶标准等已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因而产品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企业等级标准》中增加了安全项,比“七五”期间其它行业的等级标准更全面。综上分析,这次制订的制桶行业《企业等级标准》在‘八五”期问具有先进性。它是促进全国制桶行业抓管理、上水平、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可行的等级标准。
五、编制过程
1.接到中国包装总公司企业(1989)247号文通知后,在制桶分会第五次委员会上进行了宣读和讨论,并汇报了立项过程。与会委员一致表示欢迎和感谢。
2.对各单位统计报表的数字进行复核、分类和分项登记等,一系列数据处理工作。根据制订升级标准依据的文件及规定,按名次排列选取单位,经过反复加权计算,制订出《升级标准潍》讨论稿。
3.1990年6月21日,将讨论稿送交制桶分会第二次委员会讨论。常委们认为标准合理全面。为了使标准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会议决定组织部分具有代表性企业的人员进行研讨。会议确定了参加研讨的单位、日期和地点。
4.1990年7月26-28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企业等级标准》有十二个企业参加(来自中石化、化工、机电、农机、外贸等系统)的技术研讨会。会议对讨论稿中的物质消耗、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认真细致,反复的计算。起草人又进行了归纳整理,完善充实,编制出征求意见稿。
5.1990年8月26日制桶分会第六次委员会对征求意见稿广泛细致地进行分析讨论,委员们认为《企业等级标准》指标确实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但是在能耗指标上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不利。会议决定组织第二次《企业等级标准》技术研讨会。
6.1990年10月18-20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企业等级标准》技术研讨会。各企业对本次会议很重视,派来主管/—长和技术人员参加。此次会议对行业技术发展情况,统计表中有关数字可比口径,能耗实际指标和技术发展后指标数字的计算等进行认真的研讨分析及全面细致的计算。与会者统一了意见,确定了考核项指标。
7.经研讨会充分讨论后提出《企业等级标准》修改意见。起草单位又进行了反复核算与推敲,与中国包装总公司企业部联系,-完成《企业等级标准》的送审稿的制订工作。
8.1990年国务院和国务院企业指导委员会多次发文通知,,各行业在1990年度一律不制订新的企业等级标准。中国包装总公司企业部决定1991年初完成送审稿审定工作,待解冻后及时上报审批。
9.1991年1月9日中国包装总公司企业部李沛生经理和企管办王体智处长在大连组织、主持召开了《企业等级标准》审定会。制桶分会部分领导,委员和企业厂长及技术人员参加了审定会。
会议对《企业等级标准》(送审稿)逐字逐条进行讨论、分析、对此、核算。修改后,会议代表一致认为《企业等级标准》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代表了行业八十年代的先进水平。会议通过了《企业等级标准》送审稿。
会议提出《钢桶》国家标准中应有“产品质量分等规定”内容,否则,升级标准无法报批。会议期间由《钢桶》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制桶分会副主任委员毛文良同草拟了“钢桶质量分等规定”。李经理建议:制桶分会组织人员进一步充实、完善,待标准齐全后一并报送国务院国标委审批。
在中国包装总公司和国家有关部局的关怀支持下,在制桶分会的领导下,经起草单位和制桶分会会员共同努力完成了《金属包装容器制桶行业国家级企业等级标准》报批稿,待条件具备后呈送审批。
汇报不周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予以补充、完善,缺点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